梁山伯与祝英台,最佳精选数据资料_手机版24.02.60
- 特训
- 2024-12-03 15:30:00
- 1162
祝英台到底爱上梁山伯什么了?
祝英台堪称完美,祝英台聪明、机智、反应快、思想现代,又生得美,富家千金,基本挑不出毛病,即使放到现在,你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一个和她类似的女子。简直就是智商200+白富美。
我们再看看梁山伯,云泥之别啊。十八相送那段,看的真叫人捉急,一个都没答上来,你瞎蒙也总能蒙一个吧,他不行。身体素质还差,病殃殃的。出了事不会想办法,一直把死挂嘴边,对着祝英台是这样,对着自己的亲妈也是这样,连祝英台一半的才智都不及,祝英台怎么就会看上这样一个人呢?
首先,初次印象极好。两人初次相见是在求学中一个凉亭里面,丫鬟叫了祝英台一声小姐,祝英台灵机一动解释道:“自己家有个妹妹想一同来求学,这才带着她出来,男人能读书,女人为什么不能呢?”那个时代女子无才就是德,女子读书是会被嘲笑的,这个时候梁山伯就赞同:“妙哉高论,女儿身读书也应该”,两个人三观在一条线上,祝英台心中简直大喜,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和自己想法一致的“离经叛道”的人啊。
其次,性格互补。我们看到的祝英台挑不出什么毛病,而梁山伯除了有一颗善良的心外,什么毛病都有。想象这是什么剧情?这不是典型的霸道总裁爱上小萝莉的剧情吗,只不过这次是反过来的,祝英台是那个霸道总裁了。这种超级玛丽苏的爱情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总裁年轻有为,小萝莉单纯善良。古代的爱情故事类型差不多都是这种结合吧,董永与七仙女,是不是。。
最后说说马文才,马文才一出场就被认定为不学无术的顽固子弟,给人印象是极其不好的。可是马文才也没什么大错啊,那为什么会败下阵来呢?想起来张爱玲说的一句话“自己拣的和父母拣的即使是不相上下的两个人,总是对自己拣的偏心一点”。
马文才与祝英台结合才是现在社会真实情况。
历史上是否真的有梁山伯和祝英台这两个人,化蝶是真的么?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系我国民间传说。在戏曲中有诸多剧种演出,他们的爱情绝唱,可谓家喻户晓。
那么,在历史上“梁.祝”真有其人吗?
据清吴骞《桃溪客语.一》“梁祝同学”引《宁波府志》记录:
梁山伯,晋会稽人。字处仁。相传曾与上虞女扮男装之祝英台同学三年。后访上虞,始知祝为女,求婚不得,忧疾之死。后人 掺入神化,谓祝英台嫁马氏,过梁墓,大恸,墓忽开,祝英台随入,同化为蝴蝶。
另据《宁波府志.三六》“逸事”见:
祝英台,乃民间传说东晋穆帝时,会稽梁山伯,与上虞祝英台同遊学三年。祝归后,梁往探访,始知祝为女子。梁欲求婚,而祝以许配鄮城马氏。梁后为鄮令,病卒,葬城西清道原。次年,祝適马氏,乘舟过梁塚,风涛阻舟不能前。祝登岸临琢哀恸,地忽裂,遂与梁并埋。宰相谢安闻知,奏封为“义妇塚”。
不管是京剧《英台抗婚》中的“观礼”、“抗婚”、“祭坟”表演情节,还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十八相送”动听唱段;及舞剧《梁.祝》里“化蝶”的精湛舞姿等演出,真可使观众荡气回肠。
总之,百听不厌的“梁祝”忠贞爱情故事无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新锐历史】为你深度解析:
中国戏曲传统剧目《梁祝》,几乎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多少人为这场旷世的爱情悲剧流过同情而又惋惜的泪水。
在真实的历史中梁山伯和祝英台确有其人,并非虚构,但二人其实不是一个朝代的。两人生活的年代相差近三百年,压根就不是同时代的人。
二人绝没有机会成为生死相许的恋人,也就不会化蝶了,除非有时光机器,两人中有一人穿越到另一人生活的年代去。当然,这都是现代穿越小说的剧情。
那么,为什么这段流传甚广的爱情故事怎么会把生活在两个不同时期的人凑在一起呢?这当然是有缘故的,而且很富传奇性!
(梁祝)
一、历史上真实的梁山伯。
先来看下,宋人怎么说,宋代张津在《乾道四明图经》中称:
“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鄞)县(西)十里‘接待寺’之后,有庙存焉……按《十道四藩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明代学者,张时彻在他的《嘉靖·宁波府志》记载说:
“晋梁山伯,字处仁,家会稽。……山伯后为鄞令,婴疾弗起,遗命葬于鄮城西清道源。”清代徐时栋在《光绪·鄞县志》中称:“梁山伯、祝英台墓,县西十里接待院后,有庙。”
清朝雍正时期《宁波府志》也记载:
“梁祝故事发生在东晋时代谢安执政时期,梁山伯为会稽山阴人,祝英台为会稽上虞人。”
也就是说,历史上的梁山伯和祝英台都是东晋时期的人,其中梁山伯还是宁波地区的一位小县令。
据传说他还是一位清廉的好官,两袖清风,不畏权势,深受当地百姓拥护,可惜其寿命不长,英年早逝,没有给家人和子女留下一分的财产。
他的家人按照他的遗愿,把他埋葬在他为官多年的本县山坡上,当然既没有宏伟的墓地,也没有高大的墓碑,只留下一块不起眼土冢。
随着时间的流逝,梁山伯渐渐被世人遗忘,其土冢也因年久失修而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找不到一丝踪迹了。
就这样,两百多年一晃就过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又使得梁山伯故事得以重见天日,最终成为一个传奇。
二、历史上真实的祝英台。
故事还是发生在宁波地区,当地有一位姓祝的土财主,家境殷实,人称“祝员外”,他膝下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取名英台。
祝英台自小聪明伶俐,父母把他视为掌上明珠,倍加珍爱,转眼之间英台已是十七八岁,出落得国色天香、窈窕动人,且知书达理。
谁料红颜薄命,十八岁那年,一场暴病令其香消玉殒,其家人悲痛欲绝,不惜花费重金请人为英台找一个“风水”好的墓地加以厚葬。
当选好位置开挖墓穴的时候,奇异的事情就发生了:
“此墓穴正好挖在两百多年前葬在此地的梁山伯墓穴之上,祝家人从挖出的墓志铭中得知梁山伯的身世,又见如此巧合,也算和自家女儿冥冥中有这段奇缘,索性就把二人的棺木合葬在同一墓穴中,成就了一段奇巧姻缘,在当地传为佳话。”
这一奇特传闻就此传开,世代流传,后经后世戏剧家的加工整理,不断加以润色,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历史名剧《梁祝》,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也广为流传,成为一代传奇。
三、后世传说的《梁祝》。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后世传说的梁祝故事:
话说,上虞士族小姐祝英台,排行第九,是父母唯一的女儿,生得聪明娇美,从小喜读诗书,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她不甘世俗,千方百计说服父母,女扮月老祠邂逅会稽穷书生梁山伯。
梁山伯出身平民,家道中落,幼时父亲因治水身亡,由母亲抚养成人,他性格耿直,憨厚笃诚,一心继承父志,经世济人。
在去杭州尼山书院的路上遇到女扮男装的祝英台,两人意气相投,结为异姓金兰,在书院三载,又与英台"日同桌,晚同床",相互照应,情深义厚。
尼山书院是享誉江南的士族子弟求学入仕的好地方,杭州太守之子马文才,太原王氏子弟王蓝田等也来到了这里。
马文才风流倜傥,学识一流,在书院中雄冠群英,他仗着时任太守的父亲和自己的各种优越条件,在学友中聚集一班纨绔子弟,屡与梁山伯、祝英台作对。
当窥探到英台为女且已爱上梁山伯时,他耍尽阴谋,誓欲夺到英台为妻,祝英台性格倔强,为人正直,在书院这个特殊的男人世界卓然特立。
她不喜欢马文才的杰傲,瞧不起王蓝田的猥琐,看不惯王大人的做作,她最爱梁山伯的憨厚,三载同窗,耳鬓厮磨,几度生死相随,英台爱上了山伯。
但由于山伯不解风情,英台未能明说,文才从中作梗,使得两人从结缘到结拜、结怨、结恨,再到相知、相爱、相送、直至最后相殉、化蝶,演绎了一段曲折离奇、温馨浪漫、凄艳绝美的传奇爱情故事。
四、梁祝传说的现状
梁祝二人的传说形成与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从东晋至唐朝,这个时候传说开始形成,当然了主要是口头传说,主要在会稽(今绍兴)、上虞一带流传。
第二阶段为宋朝至民国初年,是传说的爆发期,传播主要以文字记载和文学作品传播,地域上也从会稽一带中心区域,辐射至全国大部分地区,并流入日本、朝鲜、越南等东北亚、东南亚地区。
第三阶段民国晚期至当代,是传说的成熟期。就内容上来看,这一阶段主要突出了祝英台殉情内容,强化了爱情悲剧主题,突出地表现了民间反封建的民主意识。
总结
综上所述,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早已突破了他二人是否是真实存在的局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探讨他们的真实性是没有实际价值的。
梁祝传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周恩来总理生前曾经指出,它不仅写出了悲剧,而且展示了理想。千百年来,梁祝传说以提倡求知、崇尚爱情、歌颂生命生生不息的鲜明主题深深打动着人们的心灵,以曲折动人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奇巧的故事结构而受到民众的广泛喜爱。
梁祝传说和以梁祝传说为内容的其他艺术形式所展现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中国民间文学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
-END-
点击上方关注【新锐历史】,多平台认证优质作者,专注于历史领域,有趣有料有深度!